今天早晨,依稀的還在半夢半醒之間,我起身捎開窗廉,望一望不遠處的海,
我那時住在一個海邊的小屋裡。
在那樣的時空下,海水的顏色仍相當湛藍,持續不斷的更迭遞嬗,
以它陣陣湧動的熱情,拍打我心中靜寂的岸岩。
梳理出門後我便依照習慣,前往外邊的海上農田,農田從遠處看去密密麻麻,
而走進看是一大片由竹木搭建而成的架狀結構,其上有許許多多的繩索,
每一條繩索都繫著一大串生命,如同血管繫著心臟一般。
這些糾結的生命體浸淫在乾淨並緩緩流動的海水中,靜靜地、安詳地吸收海水裡的養分。
那就是令人讚嘆的牡蠣,一種奧妙並與海與人共存的生命。
我是一個音樂家,好像遠離喧囂擾嚷的都市,來到這開滿天人菊的海島也沒什麼可誇耀的,
只為了撿拾一些被遺忘而散落在島上的創作靈感和演奏技法,過了好些時候,
始終無法意會我最近正在研究的曲子。
巴赫的《郭德堡變奏曲》裡面蘊含的意義很深,富有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特色,
結構整齊嚴謹但卻帶有活力,
特別要在雙手間詮釋多個不同聲部並使其和諧,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
於是我終日只彈奏這首曲子並且晝夜思想這曲子的架構與表現,
這樣的舉動也許是要貫徹這首曲子最初的作用-治療失眠與安定身心。
在這個島上生活算算也有一個月了,
到海邊看著一大片的牡蠣田竟成了我安靜鑽研曲子之外最大的休閒,
看著那緩緩悠悠、規律流動的海水,
一波一波地流過井然有序的牡蠣田,牡蠣田的海水有時綠綠的充滿許多豐富的藻介,
濾食性的牡蠣就這樣地享用這海水所帶來的豐盛美食。
日子一久,在那裏我開始學著品嘗牡蠣,
這時通常會準備一個烤爐,堆上炭火、放上網架,
將一籃籃的帶殼牡蠣挑選出最美味可口的,放在網架上,
當牡蠣在大火烘烤下開出一線殼縫時就可以剝開享用,
左手端著牠一半的殼,眼睛端詳著晶瑩剔透的牡蠣肉,不禁令人垂涎三尺。
牡蠣肉的顏色,常常是較深的銀黑色,而牡蠣殼的內側,則是閃著銀白色的光輝,
兩著對應看來,就如同鋼琴上黑鍵與白鍵一樣的融洽和諧。
當你讓牡蠣鮮美的肉滑過你的舌頭時,可以一口氣將牠吞進去,這是展現內心狂野的方式,
也可以將牠一口咬碎,這時候會品嘗到一陣陣金屬味,也有人說是牡蠣特有的腥味,
我倒覺得咀嚼之後,溢出的是榛果的味道,並且混雜著海水與海水裡面藻類的香氣,
每一嚼口都可以感受到大海的澎湃和它豐富的生命力。
原來,這樣整整齊齊排列的牡蠣田裡面所蘊含的力量,是如此的令人讚嘆。
海水照常在島的周圍循環著,又是一天的早晨,
我昨天練了整夜的琴,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在琴鍵上,書桌上靜靜地躺著一塊牡蠣殼,
我開始分不清,自己究竟是個音樂家還是個饕客。
我拿著它到海邊的牡蠣田去坐著,看看海水又一波波的流過那些整齊有致的架構,
從對面吹來的是鹹鹹的風,我端看著手上的牡蠣殼,白與黑之間,又那樣的交融在一起,
不知不覺在岸邊那片平坦的地土上進入夢鄉。
在那樣的美夢中,我看見自己躺臥在一個漂浮於海上的小陸地,小陸地上面有許多溝渠,
溝渠裡面都流淌著海水,並且源源不絕地流淌,
在溝渠中有許多牡蠣,結實累累,在小陸地中央有我,
正在演奏著巴赫的《郭德堡變奏曲》,
那樣的音律,和諧地共鳴,琴聲如水流,不斷地緩緩波動。
彈指之間敲擊出來的粒粒音符,就彷彿牡蠣一粒粒的串在架上,
並與溝渠中不斷流淌的海水形成完美的交融…..
啊!原來這就是這首曲子的意境。
依稀之中,我在那島上一邊吞食著牡蠣,一邊敲擊著琴鍵,
我的生命與這海水、牡犡,緩緩悠悠的融為一體。
這篇好美 =)
回覆刪除謝謝啦~~
回覆刪除